司马懿
司马懿(179年—251年9月7日),字仲达,河内郡温县孝敬里(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)人。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,魏国权臣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任丞相后,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。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,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。曹操封魏王后,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,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。曹丕临终时,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,辅佐魏明帝曹叡。明帝时,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、大将军、太尉等重职。明帝崩,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。曹芳继位后,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,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。正始十年(249年),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,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。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,史称高平陵之变。
司马懿
嘉平三年(251年),司马懿病死,享年73岁,辞郡公和殊礼,葬于首阳山,谥号宣文。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,追谥司马懿为宣王;司马炎称帝后,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,庙号高祖。
展开全文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少有奇节,聪明多大略,博学洽闻,伏膺儒教”。
冢虎
崔琰:聪亮明允,刚断英特,非子所及也。
杨俊:此非常之人也。
曹操:司马懿非人臣也,必预汝家事。
曹植:魁杰雄特,秉心平直。威严允惮,风行草靡。在朝则匡赞时俗,百僚仪一;临事则戎昭果毅,折冲厌难者,司马骠骑也。
曹叡: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“吾得司马懿二人,复何忧哉!
曹芳:太尉体道正直,尽忠三世,南擒孟达,西破蜀虏,东灭公孙渊,功盖海内。
吴质:骠骑将军司马懿,忠智至公,社稷之臣也。
陈矫:朝廷之望;社稷,未知也。
毌丘俭、文钦:故相国懿,匡辅魏室,历事忠贞,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。懿戮力尽节,以宁华夏。
虞预:服膺文艺,以儒素立德,而雅有雄霸之量。值魏氏短祚,内外多难,谋而鲜过,举必独克,知人拔善,显用仄陋。王基、邓艾、周秦、贾越之徒,皆起自寒门,而著绩于朝,经略之才,可谓远矣。
张悌:①诸葛、司马二相,遭值际会,讬身明主,或收功于蜀汉,或册名于伊、洛。丕、备既没,后嗣继统,各受保阿之任,辅翼幼主,不负然诺之诚,亦一国之宗臣,霸王之贤佐也。②司马懿父子,自握其柄,累有大功,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,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才。可,民心归之,亦已久矣。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,曹髦之死,四方不动,摧坚敌如折枯,荡异同如反掌,任贤使能,各尽其心,非智勇兼人,孰能如之?
干宝: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,应运而仕,值魏太祖创基之初,筹画军国,嘉谋屡中,遂服舆轸,驱驰三世,性深阻有如城府,而能宽绰以容纳,行任数以御物,而知人善采拔,故贤愚咸怀,小大毕力,尔乃取邓艾于农隙,引州泰于行役,委以文武,各善其事,故能西擒孟达,东举公孙渊,内夷曹爽,外袭王陵,神略独断,征伐四克,维御群后,大权在己,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,而东支吴人辅车之势。
石勒: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,如日月皎然,终不能如曹孟德、司马仲达父子,欺他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也。
房玄龄:①少有奇节,聪明多大略,博学洽闻,伏膺儒教。汉末大乱,常慨然有忧天下心。②帝内忌而外宽,猜忌多权变。
杜牧:周有齐太公,秦有王翦,两汉有韩信、赵充国、耿恭、虞诩、段颎,魏有司
马懿,吴有周瑜,蜀有诸葛武侯,晋有羊祜、杜公元凯,梁有韦睿,元魏有崔浩,周有韦孝宽,隋有杨素,国朝有李靖、李勣、裴行俭、郭元振。如此人者,当此一时,其所出计画,皆考古校今,奇秘长远,策先定於内,功后成於外。
司马光:司马懿,少聪达,多大略。
张预:司马懿,字仲达,河内温县人。少有奇节,聪明多大略,博学洽闻,服膺儒教。孙子曰:“其次伐交。”懿令孙权掎刘备之后。又曰:“兵之情主速。”懿攻孟达,八日到其城下。又曰:“形人而我无形。”懿以陆军出皖城而以水军向夏口。又曰:“以分合为变。”懿不分军为前后。又曰:“怒而挠之。”懿虽敌以巾帼挠之而不动。又曰:“知战之日。”懿讨辽东谓一年足矣。又曰:“攻其必救。”懿弃贼而向襄平。又曰:“兵闻拙速。”懿讨孟达,不计死伤与粮竞。又曰:“能而示之不能。”懿讨文懿,不取小利以示无能。又曰:“形之,敌必从之。”懿示必攻而吴师夜遁是也。
黄道周:司马魏人,从讨张鲁。备争江陵,请乘蜀土。言虽不从,大志已睹。关羽震樊,魏欲避许。懿请结孙,因而斩羽。孟达虽降,意犹首鼠。八日往擒,尽惊神武。诸葛出祁,以懿御悔。利则急驱,屯则守伍。巾帼相加,亦不妄举。食少事烦,早知其苦。五丈秋风,更辈无补。料死料生,功已足数。文懿反辽,视鱼游釜。计日攻虚,破之若取。后晋帝基,皆懿遗祜。
罗贯中:开言崇圣典,用武若通神。三国英雄士,四朝经济臣。屯兵驱虎豹,养子得麒麟。诸葛常谈羡,能回天地春!
毛宗岗:今人将曹操、司马懿并称。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,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。操之事,皆懿之子为之,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。操之忌先主,是欲除宗室之贤者;懿之谋曹爽,是特杀宗室之不贤者。至于弑主后,害皇嗣,僭皇号,受九锡,但见之于操,而未见之于懿。故君子于懿有恕辞焉。
蔡东藩:从前王莽、曹操、司马懿、刘裕诸奸雄,其险恶犹不若温也。
毛泽东: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历来说他坏,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。 他认为曹操攻下张鲁以后应该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进攻四川;评其“出身士族,多谋略,善权变,为魏国重臣”。曾在《三国志·陆逊传》中评注 , “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”。
柏杨:就史料记载而言,真实的司马懿,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马懿不同,诸葛亮先生受托孤后,并没有曹爽般的政敌,李严的窃弄威权,一纸命令便告解决,而曹爽先生确是将司马懿整个排除,司马懿对曹爽虽然不满,但一直到244年,曹爽先生攻击蜀汉帝国,大军被雨困在峡谷,司马懿仍忧虑他会失败,劝告退军,假使他心怀不轨,大可闭口不言,等曹爽覆灭后,由他来收拾残局。司马懿先生当初最大的目的,不过是反击曹爽,夺官夺权。249年的政变,受到朝野一致爱戴,251年王凌起兵时,司马懿不但没有任何叛逆迹象,而且声望正值高峰。……就司马懿本身而言,他所受到的诟骂与诅咒,并不公平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当今 了然真人:司马懿最厉害的就是身体好,曹操死了,他没死;曹操的儿子曹丕死了,他没死;曹操的孙子曹睿死了,他还是没死。打不过诸葛亮,但把诸葛亮“耗”死了。他还是养生专家,坚持修炼五禽戏,得了精髓,形意合一,寿享73岁,最后三国归晋,完成一统中国的伟大梦想。